彭山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启动


江口沉银考古发掘核心区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一直以来,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流传。张献忠究竟藏了多少银子?是由于战败沉于河底,还是战前便埋在水中,一直是未解之谜。

  1月5日下午,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启动通报会在眉山市彭山区召开,标志着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正式开始水下考古发掘。记者从现场获悉,江口沉银遗址发掘项目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实施,发掘工作时间为90天。目前,考古发掘所需临时围堰工程已经竣工,文保、安保设施已经到位,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近年来发现大量文物

  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的江口沉银遗址,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眉府函[2010]142号),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北至府河、南河交汇处,面积100万平方米。清代以来的文献中多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沉银于此。

  近年来在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

  2005年以来,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装于木鞘中的银锭、“西王赏功”钱币以及大量的银质饰品、碎银等。2015年12月,在彭山召开了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经专家论证,江口沉银遗址极有可能为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船队被伏击地点。

  考古发掘方式已确定

  据悉,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岷江水下,面临盗掘风险,保护难度极大。自2013年以来,遭到多次盗掘。经过一年多的侦查,警方抓获了一批犯罪分子,并追剿回多件珍贵文物。为避免江口沉银遗址遭到进一步的盗掘和破坏,充分了解遗址的分布范围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状况,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时间预计为3个月。

  在发掘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对遗址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古调查,并系统地开展了测绘工作。同时针对该遗址的特殊性,制定了周密的发掘方案、文保方案、安保方案、后勤保障方案及宣传方案。

  “本次江口沉银围堰考古发掘和以往水下考古不太一样。因为江口沉银遗址并未发现沉船,已出土的物品,主要是夹杂在石头、泥沙中的金银。因此,将采取围堰抽水后,在河底进行层层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在通报会现场表示。

  记者获悉,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工作将通过河道内的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再通过金属探测器确定重点发掘区域。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

  目前,考古发掘所需临时围堰工程已经竣工,文保、安保设施已经到位。

  18组监控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江口沉银第一次考古发掘区,看到发掘区四周已用蓝色围栏进行了两道保护和隔离,不远处的摄像头正密切监控着考古发掘区域的一切动态。

  “此次考古区域围栏长1300米左右,宽200米左右,于12月9日开始打围,目前已经竣工。”彭山区公安分局常务副局长,江口沉银考古发掘项目安保组组长曾勇强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该区公安分局成立了一室四组的安保队伍。一室即总控室,负责统一调度,四组分工明确各有侧重。

  “文保组负责将考古发掘的文物从现场安全转移到存放处,监控组负责18组监控设备的实时监控,安检组将对所有进入考古区的人员进行安检,安检方式与机场一致,巡逻组将从考古区域到外围24小时巡逻。”曾勇强说。四个小组共抽调10名民警,并聘请40名专业安保人员,将在3个月的考古发掘期间,对考古发掘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全天候的巡查和监控。

  江口沉银遗址发掘意义重大

  “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将为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科学依据,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同时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对我们认识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状况、物质文化形态,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四川乃至全国清代以来的历史,产生过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此外,此次发掘是我省第一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据了解,水下文物的埋藏情况与陆地相比更为复杂,况且遗址本身又屡遭盗掘,因此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望能够通过本次考古发掘对江口沉银遗址的性质、文物的分布范围、埋藏情况和保存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为四川水下考古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进一步使整个遗址及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管,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psjkcy.com/mes/news/9.html